湖南教育新闻网记者 饶超 余杏 报导
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坐落湘西边境,地处湘黔鸿沟,是当之无愧的山旮旯。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城,却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幼儿园──新晃侗族自治县幼儿园(以下简称“新晃县幼儿园”)。从2021年4月起,这所山旮旯里的幼儿园迎来了4000余位同行前来“取经”。
一所山旮旯里的幼儿园为何能饮誉全国?近来,记者来到新晃县幼儿园,探究其办园育人经历。
一引一促,让孩子亲风俗
新晃侗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侗族自治县之一,居住着侗、苗、回等25个少数民族,侗语、侗歌、傩戏等非物质文明遗产极为丰厚,是一座风俗文明沉淀深沉的侗乡小城。
“咱们许多教师都是侗族的,但有些教师连侗语也听不懂,更甭说现在的孩子了。”新晃县幼儿园园长李奕直言,年青一辈对侗族传统文明近乎生疏,想要改动这种情况,就要发挥幼儿园在文明传承中的效果,用好侗风俗文明这本“活教材”。
“民族文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,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侗族娃!”李奕苦口婆心地说。
为此,新晃县幼儿园从引入来、促落地两方面下足了功夫──
早在1994年,新晃县幼儿园就测验引入侗风俗文明。但那时幼儿园对引入侗风俗文明缺少体系考虑,教师仅仅偶然带孩子背诵侗族歌谣、合唱侗族儿歌。
直到1997年,新晃县幼儿园建立“幼儿侗族艺术启蒙教育”课题小组,将印染、扎染等侗族艺术归入惯例性教育活动,侗风俗文明才正式“常驻”该园。
为厚植侗风俗文明膏壤,新晃县幼儿园又于2015年体系构建起“1+1+1”特征课程体系,即根底游戏课程(70%)+侗风俗文明课程(20%)+日子课程(10%)。其间,侗风俗文明课程包括侗族概貌、侗族音乐、侗族服饰、侗族修建、侗族工艺五大主题。
“第一步,用海绵刷蘸取颜料;第二步,用海绵刷给手帕上色……”闻声走进教室,一件件赋有侗族气味的手工艺品摆放得错落有致,教师正在给孩子们演示印染的操作流程。本来,这间教室是新晃县幼儿园为引入侗风俗文明特别创设的“侗艺室”,教师们隔三岔五便会在此展开侗族艺术教育。
侗风俗文明引入来后,新晃县幼儿园的每一面墙面都会“说”侗语,每一个旮旯都有了侗风俗元素:过道旁的墙面被规划成侗风俗文明墙,展现着侗族的美食、服饰、风俗等,班级区角也放置着教师们搜集、制造的侗族手工艺品,似乎在“教”侗乡幼儿知道侗风俗文明。
“要让风俗文明深化耐久地影响孩子,光引入是不行的,重点在落地。”所以,新晃县幼儿园安排展开各类风俗活动、民间游戏,带领孩子们亲自参加、着手操作,力促民族文明教育落地生根。
每当节假日,新晃县幼儿园会举行侗风俗文明活动,让孩子们跳起侗族歌舞,吹响侗族器乐,品味侗族美食,克己侗族工艺品等。
“这是孩子们上一年元旦做的傩戏面具。”教育副园长姚昕说,侗族傩戏以惊险奇特著称,随意仿照存在风险,“所以咱们给每位孩子发了一个白色面具,让他们发挥构思,将五颜六色的黏土粘上去,着手感触侗风俗文明。”
“你看,这是我做的银手环,很美丽吧!”孩子们把锡纸揉成细条状,环绕成一个手腕巨细的圆圈,再用胶水粘上扣子作为装修,一件形似侗族银饰的手工艺品就做成了。就在这个进程中,侗风俗文明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。
历经20多年的探究实践,“新晃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明遗产幼儿侗族艺术启蒙教育基地”于2019年在新晃县幼儿园“落户”。该园编制的园本教材《幼儿园侗族艺术启蒙教育》,也让侗风俗文明课程在全县推行有了模板。
2020年11月,新晃县幼儿园成为第一批安吉游戏国家级试点园。
试点要想成功,绝不能生搬硬套。“新晃有侗族的风俗文明、有侗族的民间游戏,咱们何不加点侗族本乡特点进去呢?”
李奕决议引促并重,做有“新晃滋味”的自主游戏。
“加油,再使点劲!”户外活动区传来一声声助威呼吁,只见孩子们两两组成一对,蜷着双腿跪在泡沫垫上,相互顶着脑袋向前匍匐。这是一项名为“斗牛”的侗族民间体育活动,原本是侗家牧童在山上仿照牛打架玩的游戏,现已开展成孩子们常玩的自主游戏。除了斗牛,踩高跷、骑竹马、赶花猪等民间游戏也连续走进幼儿园,孩子们在游戏中解放身心,收成生长。
“玩一点侗族游戏,学一些侗族文明,侗族员当然要了解一些自己民族的东西。”围观的家长很是认同。
一草一木,让孩子亲天然
走进新晃县幼儿园,映入眼帘的是满园的桂花树,它们姿势挺立,在冰冷的冬季,碧绿仍旧。
这些大天然奉送的美,新晃县幼儿园的孩子们不时处处都能享用得到。
“看到没有?这种随处可见的枯枝其实也是天然界的一种艺术。”李奕指着教室内的枯枝摆件介绍道。
2021年冬季,新晃县幼儿园举行了一场枯枝构思竞赛,让每位教师将几根枯枝、几颗松果作为原资料,制效果于装点各班教室的艺术装修品,让孩子们从中发现天然之美,感触美的教育。
天然之美的背面,其实是实际的无法──新晃县幼儿园坐落于并不殷实的偏僻县城,与大城市比较,教育资源绰绰有余。
“新晃山多、石头多,树多、木头多,仅有的出路是物尽其用!”面临要钱没钱、要物缺物的困境,李奕决议量体裁衣、因地制宜,充沛发掘天然资源,打造低成本、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环境。
“幼儿园是孩子的国际,要有孩子的声响,要让孩子有时间玩、有当地玩、有资料玩、有权力玩。”李奕说,新晃县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是孩子的教育资源。
“前段时间下大雪,有棵树被大雪压倒,咱们就把它拖到‘木匠坊’,让‘小木匠’们体会锯木头的趣味。”李奕表明,这些源于天然的木头,既是孩子天然的玩具,更是全能的教具。
“咱们做的这个‘蛋糕’是不是超级大!”在活动区,三两个孩子包围在一起,用形状各异、巨细不一的木头制造“蛋糕”。正方形的大木块做“蛋糕坯子”,小正方形木块做“奶油”,再竖起一根长条形的木头当“蜡烛”,一个“蛋糕”成型了。
“木头的玩法可多着哩!”据姚昕介绍,孩子们常常发挥奇思妙想,玩得不亦乐乎:有的垒高木块搭城堡,有的平铺木块做跑道,有的围封木块修栅门……不知不觉中,孩子对数字、形状、方向等都积累了必定的认知经历。
这些接近天然的游戏,也招引了许多家长。“在假日,家长、孩子常常全员出动,扛着锄头,拿着麻袋,上山下村,搜罗木桩、树枝、石头、簸箕等资料。平常忙于作业的爸爸们都参加其间,争相克己各种游戏资料。”大班年级组教研组长申思说。
除了“伸手”向大天然要资源,新晃县幼儿园还对既有天然环境进行了合理改造,让孩子们当起了“农学家”。
在幼儿园顶楼建立的露天栽培园地上,香菜、白菜等数十种蔬菜长势喜人。在这里,孩子们亲自参加翻地、点种、盖土、洒水、上肥等各个栽培环节,调查和了解各种作物的色彩、形状、果实。小山坡旁的果园也栽上了枇杷树、杨梅树等10棵果树,成为孩子们春天拾花、夏天闻果、秋天尝实、冬季护树的乐土。
不止于此,有些班级的孩子还会在教师的引导下,化身“气候员”,每天经过绘画和口述等方式,记载当天的气候情况。中三班孩子灿灿(化名)的气候记载本里写道:“今日有风还有云朵,风很大,云朵把太阳遮住了,太阳很伤心。”
“这个与大天然密切触摸的进程,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调查、探究和实践。”李奕道明晰教育回归天然的初衷。
一下一上,让孩子亲日子
大班家长敞开日当天,一位高个子的男家长弯着腰、低下头,稍显费劲地翻看着墙上的一日日子记载本。
曩昔,校园文明墙一般设在墙面1.5米以上,显得“居高临下”,幼儿看不到,也看不懂。现在,新晃县幼儿园小班文明墙设在1.2米左右,中、大班文明墙设在1.4米左右。这样,孩子们能够垂头受教育,昂首受感染。
“孩子才是自己日子的主角,假如依照成人的高度进行规划,那都是给大人看的,孩子们都看不到。”李奕以为,幼儿园应该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布局,所以,她将大部分装修都“下移”了,以此拉近孩子们与环境的间隔。
校园文明墙上都挂了哪些装修呢?是宣扬标语吗?是学习挂图吗?不是!新晃县幼儿园墙上挂的是孩子们的“日子”。
“今日我和同学画了奥特曼,然后它出血了。”“今日妈妈给我编了辫子,同学说十分美丽。”“今日起风了,花瓣落下来说:‘你别吹了。’”……在新晃县幼儿园,孩子们会先画下当天的日子故事,再口述经过及感触,教师仅仅作为记载者,辅佐写下孩子们日子中的点点滴滴。
姚昕表明,孩子们经过自主游戏、阅览故事等,在玩中学、学中玩。一学期结束后,每个孩子都能够收成三本日子日记。
除了将文明墙“下移”,新晃县幼儿园还将许多物品“上挪”了。
用泥土将平地往上填,堆成一个小山丘,供孩子们冲刺奔驰;将水向上引,创造出水滴石穿的景象,让孩子们领会其间的道理;在树上建立索道,让孩子们攀爬上树,再借索道环滑行。这些都是新晃县幼儿园“上挪”的探究。
索道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“上挪”游戏之一。不管天晴下雨,都有孩子身着安吉服,经由轮胎爬上大树,双手捉住索道环后,双脚一蹬滑向泥沙地。
李奕说:“孩子哪怕是摔跤了,也只会拍拍泥沙持续游玩,这能培育他们知难而进、一往无前的日子观。”
小一班班主任姚盼对此感触良多。凡凡(化名)刚来幼儿园时,言语表达能力、日子自理能力有所短缺,只会对着教师叫“妈妈”。现在凡凡生长飞快,特别是玩过这些“上挪”的游戏后,他在同学有需求的时分总会第一个自动帮助。
“我今后要在幼儿园修一个游水池,栽一排大树,让孩子们下水游水、上树攀爬,学会日子,学会生计。”李奕期望将新晃县幼儿园打造成湖南省最美丽的村庄幼儿园,让美丽美好成为侗乡幼儿终身的注脚。